第928章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928章

李祺看向一众官员。

“盐这个买卖嘛,谁都想要去做,谁都想要插一手,因为里面的利润实在是太惊人了。”

“但是整个大明的盐,基本上都是被晋商和徽商,以及江南地区的大商人给垄断,少数一些山西的池盐、四川的井盐什么的,产量低,远不能和江淮地区的盐相比。”

这些北方地区的商人,根本就很难插进盐的买卖当中。

因为一直以来,大明的官场当中南方士林的力量就非常的庞大,想要插进盐的买卖当中,首先在官场上你要斗得过的南方人。

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朝廷官办的盐场当中,大部分都集中于江淮地区,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,自然也是这些地区的人先得利。

北方的北直隶和山东虽然也靠海,但是因为这些地区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,没有大量的森林和树木,在以煮盐为主的时代,开办盐场的耗费太大,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盐场。

李祺依稀记得,这现象也是一直持续到嘉靖年间,随着晒盐法的出现,北直隶和山东这边才慢慢的出现一些私人盐场。

所以北方的商人、士绅等等都很想插手盐的买卖,只是一直插手不进去。

“盐是巨额利润的买卖,谁都想要从中分一杯羹,甚至就连即便是以前做海鱼买卖的,水泥买卖的,只要有机会,大家都不会错过,说白了利益动人心。”

“可惜这巨额利润却没有落到朝廷手里,而这就是我们进行盐政改革的关键所在!”

“盐铁之利,必须取之用民,用之于民!”

一众官员听后下意识地点了点头。

他们还年轻,并且前途锦绣,所以没必要为了这么些银子就自讨苦吃。

“晒盐法,你们也是看在眼里的,产盐量远朝于煮盐法。”

众人一听,顿时点了点头。

这个时代的制盐方法,大家基本上都停留在煮盐上面,灶户、灶户就是因此而得名的,因为朝廷官办的盐场里面,全部都是用锅煮盐,所以也就称之为灶户。

“晒盐法其实很简单,就是利用风吹日晒,将海水之中的水分给晒干,自然就能够得到盐。”

“文和,这煮盐一天也都只能够煮两三锅的样子,你这晒盐法,想要晒出盐来,它需要的基本时间岂不是要十天半个月了?”

韩宜可笑着说道,他话里面提到了一个基础时间。

晒盐、晒盐确实是能够蒸发水分,但这时间是不是太久了一些,而且其他地方是不是适合采用晒盐法,仍旧值得深思熟虑。

“当然。”李祺笑着点了点头。

“诸位还记得亲眼看到的盐山吗?”
sitemap